掃描打開手機站
隨時逛,更方便!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生活小竅門 > 生活妙招

粽子煮成粥什么原因

時間:2021-05-20 14:52:15 來源:趣丁網 作者:丸子

粽子一般都是放鍋里面煮著吃的,有些人煮粽子的時候,會發(fā)現(xiàn)粽子在鍋里面散開了,都煮成了一鍋粥,這種大多還是可以吃的,不會產生有害物質,只不過是粽子形態(tài)發(fā)生了變化,這種一般是沒有包好或者放了太多米導致的。

粽子煮成粥什么原因1

一、粽子煮成粥什么原因

主要是粽子散開了。

1.可能是粽葉或粽子繩的原因,導致粽子在包的時候不夠結實,所以粽子在水里煮的時候會散開、碎裂。

2.煮粽子時,過低也會導致煮沸。如果粽子太多,一旦水沸騰,粽子之間就會發(fā)生碰撞,這樣粽子的葉子就很容易被打碎,里面的米也就用完了。

煮粽子的水面一定要超過粽子的水面。一般來說,它是一個手指浸泡在粽子。因為粽子在烹飪過程中會膨脹。如果水不夠的話,上面的粽子會被水淋出來,這不容易熬透。煮的粽子不夠軟,不夠粘。如果水特別少,就容易煮干燒焦,尤其是粽子里加糖,而且糖液粘稠,多加些水就最好了。與其少,不如多。

粽子煮成粥什么原因2

二、粽子煮成了一鍋粥還能吃不

可以吃。

粽子煮成一鍋粥主要是因為粽子煮散開了,在煮的過程中,并不會產生有害物質,一般還是可以吃的,當粥喝。

做粽子,我們在做粽子的時候要提前煮好米葉,不能直接包糯米和餡料,否則容易漏米。粽葉煮熟的時間不需要太長,基本上在1-2分鐘左右,這樣煮熟的粽葉會比較結實。

另外,很多人在包裝粽子時會把粽子包得太滿,這也導致漏米的發(fā)生。包粽子的時候,我們可以用適量的糯米包飯。這樣既方便了包裝線,又節(jié)省了更多的時間。烹飪時,也可以用盤子或干凈的石頭壓榨,以保證熱量均勻,口感更佳。

粽子煮成粥什么原因3

三、粽子煮熟要多長時間

大約需要1-3個小時。

因為粽子里含有糯米,不易成熟,不易消化,而且煮得時間長,這樣軟爛的米才能更好地消化。

高壓罐密封性強,產生的水蒸氣無法排出。呆在鍋里能使鍋里的溫度迅速上升,粽子的烹調時間也能迅速增加,大約1小時左右。

其他鍋的蒸汽基本可以排出。溫度會很慢,需要很長時間。它至少要煮兩個小時。對于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來說,煮粽子會更軟更爛,時間也會更長。

用戶評論

注: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
本類排行
查看更多
  • 生活妙招
  • 家居保養(yǎng)
  • 衣物護理
  • 低碳環(huán)保
  • 安全急救
  • 生活用品
  • 防騙技巧
  • 科普答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