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節(jié)氣是一年之中比較特別的一個節(jié)氣,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一個節(jié)氣,它一般是在每年八月初,可能在中伏,也可能在末伏,而今年立秋在中伏,會有一些傳統的俗語,下面一起來看看吧!
在農村,有一句比較常見的諺語“立秋三甲起金風”,其中金風代表著涼氣,且金氣越強,天氣就越涼爽。而三甲,是立秋之后的第三個甲日。
所謂甲日,和平日大家所說的庚日一樣,都是古人預測的參考標準。不同的是,“夏至三庚入伏”,庚日預測的是暑氣,而“立秋三甲起風”,甲日預測的是涼氣。另外,還有“冬至逢壬數九”,壬日是預測寒氣的。
“伏包秋”的意思是立秋在末伏中,由于立秋后天氣轉涼,若是立秋的時間處在末伏,那說明伏天炎熱的階段已經基本過去,隨著太陽的移動,氣溫逐漸變涼,往往是白天很熱,而夜晚卻比較涼爽;而“秋包伏”的意思是立秋的時間出現在中伏,這樣由于中伏仍然處在炎熱的頂端,立秋后氣溫仍然很炎熱,有“秋后一伏熱死?!钡恼f法,也就是秋老虎。
所謂“伏包秋”是指立秋之后第一個庚日是在立秋當天,兩個時間重疊的情況。相反,若是立秋過后才出現庚日,則稱作“秋包伏”。這句俗語的意思是,若立秋和庚日是同一天,這一年的夏天就不怎么熱,出伏后也很快變得涼快了。反之,若在立秋后一段時間才出現庚日,則是個標志夏天還會熱上一會。需要注意的是,這個俗語表達的情況并不常見,多數年份為“秋包伏”。
根據古人的指引,“伏包秋”意味著較短的炎熱天數,天氣相對溫和。相反,“秋包伏”的夏季相對較長,整個夏季都比較熱,一方面也表明了古人對自然變化的習性觀察十分敏銳。
代表今年立秋后會比較熱,熱的時間會更長一點。
農村俗語“三伏不盡秋來到”,“不盡”說的是“沒有完結”或者說“沒有過完”等。“秋來到”說的是立秋節(jié)氣到來。那么這句話的意思:三伏天沒有完結立秋節(jié)氣就到來了。其實,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,立秋節(jié)氣,即我們說的秋季到來是在三伏天之內就到來了。我們也可以理解,秋季到來的時候還處在三伏天之內。就是這么一個關系,俗語說“秋后一伏”,說明立秋節(jié)氣之后還會有一個伏天,那就去末伏。如果末伏與立秋節(jié)氣同一天到來,那么就叫“伏包秋”,“伏包秋涼颼颼”。如果立秋先于末伏到來,那么就叫“秋包伏”,那么天熱時間長些,所以有“秋包伏熱死狗”的說法。
1、茄子:茄子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、微量元素等。
2、清涼糕: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,待第二天早上,結成一整塊然后切成小塊,撒上白糖、醋、薄荷,清涼爽口、酸甜開胃。
3、龍眼肉:立秋有的地方吃龍眼肉,有俗諺: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。
4、黃瓜:黃瓜中含有纖維素、維生素、蛋白質等,黃瓜性涼,吃一些黃瓜可以清熱。
5、西瓜: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,稱為啃秋,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。
注: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代表本站立場。